【讀書心得】管理與士氣

 作者:弗里茨.朱利斯.羅特利斯伯格

原文作者:Fritz Jules Roethlisberger

譯者:洪一碩

出版社:翰蘆

出版日期:2022/08/3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在組織運作的舞台上,如何兼顧產能、工作者情緒以及團隊協作,一直是領導階層無法迴避的課題。《管理與士氣》這本書,透過一系列經典的觀察研究,揭示了企業領導人與工作群體之間微妙卻深刻的關聯,並提出了許多超越當代的觀點,即便距今已超過八十年,仍不失其現代價值。這本書不僅是對職場心理的探索,也是對組織互動機制的深刻剖析。

一、以實驗為起點,開啟管理觀點的革命

這部作品的背景起於一個被稱為「霍桑研究」的調查計畫。這項研究最初設計是為了找出工作環境(如燈光明暗)對於員工生產表現的影響,然而最終卻揭示了一個關鍵訊息:人的行為無法脫離其所處的社群脈絡。換句話說,單純的物理條件改變,並不足以解釋工作績效的波動,反而是觀察者的關注、團體的互動、成員間的關係等心理與社會因素,才是決定性力量。

這一發現為當代的企業經營注入新的思維,也挑戰了以往將人力視為純粹生產工具的觀點。這讓我們明白,職場中的每一位參與者,都是擁有期望、壓力與情緒的個體,而非單一功能的勞動單元。

二、重新理解「人」在組織中的角色

作者羅特利斯伯格主張,管理階層應重新認識其所主導的體系,不再將管理看作自上而下的命令流程,而是一種調節多方需求與關係的藝術。透過與團體成員的實質互動、觀察與傾聽,領導人才能真正理解人們的心理狀態與行為動機,進而作出有效引導。

書中談到一個有力的觀點:真正的帶領能力,不是來自職位的權威,而是源於理解與信任的累積。當一個主管願意站在工作者的立場,設身處地體會其處境與壓力時,這種理解將成為維繫士氣與穩定產出的核心力量。

這種觀點在現今鼓吹「情感智慧」與「人本管理」的時代,更顯其前瞻性。我們也可以說,《管理與士氣》早在數十年前,便已預見了今天管理學界日益強調的「共感領導」。

三、語言的力量與溝通的界限

在組織內部的運作中,語言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書中有一整章專門討論言語的影響力,強調「說話」這個行為不只是資訊傳遞,更包含了態度、情緒與關係的建構。管理者若未能掌握語言的情境性與含義的多樣性,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傷害團隊關係,甚至引發信任危機。

這一章的討論讓我想起許多企業內部常見的問題:制度明確、規則清楚,卻仍頻繁出現誤解與衝突。根源往往不是「沒說清楚」,而是「說了也沒用」,因為溝通的底層缺乏互信、語境不一致,導致再多的對話也只是表面功夫。

有效的領導溝通,必須建立在理解接收者處境與心理的前提下。這也呼應了本書一直強調的觀點——領導不是操作制度,而是理解人群。

四、組織是社會,不只是制度

書中提出一個耐人尋味的概念:組織不是機器,而是一個社會性的場域。它由一群有情感、有思維、有互動的人組成。他們在制度框架下,透過無數的非正式規範與互動模式,形成實際上的運作文化。

這個觀點大大拓展了我對組織結構的理解。以往在討論效率與管理時,總是專注於制度設計與流程規範,但忽略了隱藏在這些架構背後的群體行為規律。例如,為何某些部門即使有明確的SOP,卻仍執行不力?為何一些團隊即使制度寬鬆,卻能創造驚人的成效?這些問題不能只從制度設計來解釋,而是要回到社會互動的層面來思考。

優秀的領導者,應當如同社會觀察者一樣,敏銳地察覺組織內部非正式的關係網絡,並善用這些人際動態來促進合作,而非僅仰賴命令或規範來驅動行為。

五、協作現象與情境理解

第二部內容更聚焦於一個核心問題:在一個高度分工的工作體系中,如何促成有效的協作?書中以「協作現象」來命名這個研究重點,並分析了管理者與研究者兩種視角對這個問題的不同認知。

這一部分啟發我思考,在處理跨部門或跨專業合作時,我們常常陷入單一視角的陷阱。例如,經營管理人員可能只關注任務是否完成,卻忽略合作關係是否穩定;而研究專家則可能陷入理論過度而失去實務操作的靈活性。

真正有效的管理者,應該是一位同時具備現場洞察與理論素養的「協調者」,他不只是安排任務的執行者,更是各方利益與期望的整合者。這種角色,需要高度的情境判讀力與跨角色的溝通技巧,也正是本書反覆提及的「理解情境」能力。

六、當代應用與時代意義

雖然本書初版於1941年,但其核心思想卻未曾過時。從「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到強調非正式組織的重要性,再到語言與溝通的深層解讀,皆是當今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管理重點發展的基礎。

對於今日正面對快速變動與世代轉換的企業環境來說,本書提供了穩固的人性根基。它提醒我們,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制度如何演變,組織最終仍是「人」的集合。忽略這一點,再精密的流程與工具也無法創造真正的合作與效能。

結語:管理的核心,是理解人性

《管理與士氣》不只是一本關於工作與領導的書,它是一份引導我們重新認識「人」在組織中角色的思維地圖。它將領導從冷冰冰的指令與控制中解放出來,轉而回到對人性、互動與語境的深刻體會上。

閱讀本書的過程,讓我深刻反思自身在管理與溝通中的盲點,也重新認識了團體動力與情緒氣氛在組織表現中的作用。未來不論身處何種角色,我都會以此為鏡,謹記管理並非單靠知識,而需以理解與共感為根本。

在這個強調靈活適應與創新合作的時代,《管理與士氣》提醒我們:組織的進步,不只是制度的優化,更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修煉。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企業初心

【讀書心得】OKR最重要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