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人本管理

 作者:馬斯洛

原文作者:Abraham Harold Maslow

譯者:垢文濤, 馬良誠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2022/09/15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在面對瞬息萬變的職場與組織運作環境中,我們已經逐漸意識到:單純依賴制度與流程已難以應對員工日益提升的自我實現需求與工作熱情的低落。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了所謂的「領導」與「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也讓我對人的價值、動機與創造力有了嶄新的理解。

一、領導不是監控,而是點燃熱情

書中提出一個關鍵觀點:「管理」並非一種實體存在的東西,而是由一群肩負責任的人來實踐的行為方式。也就是說,所謂的「主管」、「經營者」,其實是在扮演一種帶領與引導的角色,而不只是分配任務或監督進度。真正的帶領者,不應該只是制定規則與考核指標,更重要的是協助團隊發現自我潛能,並將這份潛力轉化為對工作的熱情與創新動力。

這種領導哲學,讓我想到許多成功的團隊並不是靠嚴格的制度維持效率,而是在領導者的鼓舞下,每個人都願意多走一步,投入更多情感與責任感。因此,領導的本質,不在於「命令與控制」,而在於「激發與支持」。

二、創造力不只是天賦,而是一種可培養的特質

本書深入探討了創造力的來源,並整理出十項能促進創新思維的特質。這些特質不只是對藝術家或研發人員有用,對於所有在組織中扮演關鍵角色的人來說都具有啟發性。

例如,「堅持與勇氣」讓人敢於在不確定中前行,「好奇與觀察」能發現他人未注意到的問題點,「靈活與變通」則能幫助我們在僵化的制度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尤其是「想像力」這項特質,不僅幫助人建立新概念,也成為創新行動的起點。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特質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一種可以透過環境鼓勵與自我訓練逐步建立的習慣。也就是說,管理者的責任之一,就是營造一種鼓勵冒險、允許錯誤並肯定多樣性的氛圍,讓創新從個人擴展到團隊與整個組織。

三、效率改革的核心,不是精簡人力,而是重塑流程

談到「成本控制」,許多企業的第一反應是「裁員」,但書中明確指出這其實是一種表面且短視的手段。因為在大幅減員之後,留下來的員工通常會面對更高的工作壓力、更低的士氣與更大的離職風險,最終反而可能導致營運效率下滑與人事成本上升。

真正有效的作法,是從根本檢視工作內容,重新設計流程,使原本冗贅或重疊的步驟簡化,讓工作變得更有邏輯、更有價值,並將人力資源配置到真正能發揮影響力的地方。也就是說,成本的優化不應只是減少支出,更應是一場「系統升級」,在這場改革中,思維的轉換才是關鍵。

四、銷售並非壓迫,而是價值的傳遞

在談到推廣與銷售的章節中,作者提出「銷售不是操控顧客情緒,而是幫助對方做出對自己最有益的選擇」。真正出色的業務人員,並不是靠花言巧語取勝,而是靠堅定的信心、自我肯定與對人性的理解去贏得顧客的信任。

這讓我重新思考「說服」這個行為。當我們真誠地相信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能夠改善顧客的生活或解決他們的問題時,我們的語言自然會具備力量。而這種信念,源於對自我的價值認同,也源於對人群深層需求的敏銳觀察。

作者也指出,一個缺乏與人互動熱情的業務員,往往也缺乏從合作中取得綜效的能力,這種「只追求勝利、不在意共贏」的心態,最終反而會破壞整體的商業關係與信任機制。

五、自我實現是工作的終極目標

本書最打動我的是對「個人實現」的深入探討。在當代社會,許多人以為工作只是生存的手段,但書中強調: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應該尋求自我認同、成長與意義感。當員工將自己的工作內化為「我存在的價值」時,他的努力將不再只是為了薪水,而是為了內心的完整與成就。

這不只是理想主義的空談,而是可以透過制度與文化逐步落實的目標。例如:給予員工選擇的空間、重視他們的建議、鼓勵多樣的觀點,並為他們設計一條可見的成長路徑。這樣一來,每個人都能在組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貢獻。

本書還提醒我們,自我實現也需要對他人給予寬容與尊重。領導者若能理解員工的心理需求,就能在對話與互動中建立更深的信任,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連結,正是組織穩定發展的根基。

六、整合個體力量,創造整體協同

任何團體若希望發揮最大效益,單靠個人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本書指出,一個高效團隊的關鍵在於「整體協同」。這是一種建立在彼此信任、目標一致、價值共享之上的合作關係。

書中提到,所謂「整體效益」並非只是成員總和,更是一種能將彼此特質互補、技能交融、經驗共享的運作方式。這讓我想起一句話:「一加一大於二」。當人與人不再只是各做各的,而是彼此激勵、互相補位,整個組織的動能就會倍增。

不過,協同效益的建立並不容易,它需要一套開放透明的溝通機制,也需要管理者具備整合不同立場的能力。因此,從制度設計到文化建構,每一步都需要耐心與智慧。

七、創新與人性是永續經營的兩個引擎

最後,書中以「創新」作為企業活力的來源,並延伸探討了會計、評估等制度的變革方式。這些部分不只是技術性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觀念升級」。

作者強調,企業若想走得長遠,就必須將重心放在「人的價值」與「內部動力」的激發上。換句話說,真正的競爭優勢,不是來自外在條件的比較,而是內在活力的挖掘。當每位成員都能在工作中找到自我意義,當創意成為文化的一部分,組織自然會變得更有韌性、更具吸引力。

結語:重新思考組織的「人性化」根本

這本書讓我最深刻的體會是:一個組織的成功,不在於制度的繁複,也不在於技術的尖端,而是在於它如何對待「人」。從領導者的姿態、員工的參與、到顧客的回饋,每一個環節都是在問同一件事——這是一個尊重人的地方嗎?

人不是資源,不是成本,更不是被管控的對象,而是組織中最重要的推動者與創造者。我們若能以此為核心,重新設計管理模式與經營哲學,那麼,不只是企業會變得更具活力與吸引力,我們每個人在其中,也會變得更豐盛與完整。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管理與士氣

【讀書心得】企業初心

【讀書心得】OKR最重要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