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華人室內設計經營智庫100
作者:張麗寶, 漂亮家居編輯部
出版社:麥浩斯
出版日期:2021/12/1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在空間美學的背後,設計其實不只是一種創意的展現,更是一門需要嚴謹經營的學問。《華人室內設計經營智庫100》這本書,正是將這個美感與商業兼具的世界,揭示給所有對設計產業懷抱理想的工作者與經營者。
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它不是單靠理論建構,而是以實地訪談與個案分析為核心,深入挖掘從個人工作室到百人規模企業的營運模式與成長歷程。這不僅是一本研究報告,更像是一部設計經營界的百科全書,是每位空間創作人轉型為管理者的實戰指南。
設計路上的四大階段:從拼搏到傳承
本書用一個非常實際且貼近產業的視角,劃分出室內設計公司在不同階段的經營重點:
0~5年:奮力站穩腳步
初創時期的設計工作室,最需要面對的是資源有限、人力精簡的挑戰。這個階段的核心在於「生存」──如何找案源、建立基本制度、維持現金流、處理客戶關係,全靠經營者的身段柔軟與多工能力。
5~10年:打造口碑與品牌
走過最初的崎嶇後,下一階段便是如何讓自己的名字被市場記住。這時期的設計公司開始關注品牌形象、媒體曝光與風格定位。設計不只是服務,也是訊息的傳遞,需要有戰略性的行銷手法。
10~20年:鞏固市場地位與差異化
進入成熟期後,公司會開始尋找明確的市場定位,例如聚焦於豪宅、商業空間或跨界合作等。這時,組織化、制度化、流程標準化成為壯大的必要條件,也開始進一步拓展異地市場。
20年以上:傳承與願景延續
經營超過二十年的設計公司,多數已從「設計人主導」轉為「組織導向」的企業。如何接班、如何培育下一代設計人才、如何維持企業文化,成為永續經營的關鍵。
這四階段的劃分,不僅是實務觀察的結論,更是給所有設計人一張未來地圖。身為設計從業者,我深刻體會每一階段都不容易,而這本書所揭示的真實案例,給了我具體的參照與思考。
八項核心能力,打造設計企業的基礎
書中歸納出設計事務所經營所需的八大面向,這些面向也可以說是設計事業邁向永續的「管理八力」:
拓展市場的能力(行銷與業務)
設計力若無被看見,終究只是空談。優秀的設計公司懂得透過展覽、媒體、公關活動與數位行銷,使自己在茫茫市場中發光。
控制品質的能力(工程管理)
空間設計與工程實作密不可分。設計落地的每個細節都需精準掌握,避免出現施工品質問題,這仰賴明確的流程管控與現場協調力。
創新與風格辨識度(設計研發)
能持續創新,才不會淪為風格複製工廠。設計語彙不只美學展現,更是品牌核心。
財務數字管理(收支與預算)
設計人天生擅長創意,但若缺乏財務概念,容易導致營運風險。能閱讀報表、設立預算、控管成本,是設計轉型企業化的關鍵。
人才梯隊建立(人資與教育)
招募對的人,提供適當養成與升遷機制,才能讓設計公司成為長久耕耘的職涯平台。
品牌策略與競賽導向(形象經營)
參加獎項不只是為了榮譽,更是一種品牌曝光的管道,能幫助公司快速累積信任感與業主認同。
應對不確定事件(風險管理)
疫情、客戶糾紛、人力流失等突發狀況,若無應變機制,企業將陷於被動。風險識別與應急規劃成為企業穩定度的指標。
跨境拓展能力(國際視野)
能否跨出本地市場,開拓海外商機,反映出企業規模、流程成熟度與競爭優勢。
這八力看似分散,實則環環相扣。書中許多設計公司正是因為在這幾項能力上找到平衡,才能在市場上穩健立足。
100個經營樣貌,100種活法
本書選擇了兩岸三地共100家設計公司,根據成立年資分為五年以下、六到十年、十一到二十年與二十年以上,從個人品牌、夫妻檔工作室、中小企業到百人組織,涵蓋住宅、商辦、餐飲、酒店等各類空間類型。
每家公司在書中都以深入訪談形式,說明其經營關鍵與策略,包括設計師的個人信念、組織架構、流程制度、財務規劃與市場擴張方式等。這種多元對照閱讀方式讓我看到一個重要事實:設計公司並沒有標準解答,而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經營節奏與價值主張。
例如有公司選擇「走精品路線」,追求高單價、低數量的高端客群;有的則選擇「量產效率」,重視流程優化與產能穩定;有的注重人文精神與設計理念的傳達,有的則將重點放在跨界整合與異業合作。
設計人,不能只是設計人
這本書讓我最有感的,是對設計從業者角色轉換的描繪。很多空間創作者一開始投入這一行,是因為對美感有熱情,對創作有執著,但當自己開始經營團隊與公司時,便會發現設計力只是基礎,經營力才是決定生死的關鍵。
右腦思維的藝術魂與左腦邏輯的管理腦,看似衝突,其實可以透過制度與團隊合作來達成平衡。這也是本書反覆強調的:設計要成為產業,不能只靠天賦,而要靠系統。
結語:打造屬於自己的設計航線
《華人室內設計經營智庫100》不是一本讓人看完就可以複製成功的教科書,但它卻提供了大量實務案例、經營觀點與反思脈絡。它像一面鏡子,讓每位設計工作者對照自己的處境;它也像一座燈塔,照亮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論你是剛起步的工作室主理人,還是經營十年以上的空間公司管理者,這本書都能帶給你新的視野與具體的學習切點。設計之路或許崎嶇,但有了經營的智慧與前人的經驗借鏡,腳步會更加穩健,視野也會更開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