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CEO徹夜未眠真心話
作者:何飛鵬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0/07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領導企業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任何一位企業負責人,都可能曾在夜深人靜時,反覆思索白天決策的得失,或者為團隊與營運問題輾轉難眠。《CEO徹夜未眠真心話》正是這樣一本直指企業管理本質的著作,它不只是一本談理論的管理書,更像是一位資深經營者在深夜寫給自己的備忘錄,真誠而具穿透力。
一、從失敗中站起來:經營的起點
書中作者何飛鵬並非天生的管理高手,他坦言自己在創業初期,對如何組織團隊與穩定營運毫無頭緒,連年虧損成了最痛苦的老師。正是這樣的經驗,迫使他投入大量時間學習管理與營運的知識。不同於一般紙上談兵的經驗談,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於,它呈現了一位領導者從「不懂經營」到逐步掌握公司運作的轉變歷程,這種從錯誤中學習的精神,對任何身處第一線管理崗位的讀者都有極大啟發。
二、七大課題:領導者的修煉地圖
本書以七大主題劃分每章,包括:如何成為一位領導人、如何選擇與推進商業模式、如何建構營運節奏、如何落實日常管理、如何打造高效團隊、如何強化執行力、以及如何識人與用人。這七個面向,看似老生常談,但作者用59篇真實案例來講述每個問題的發生與應對,讓理論落地,為讀者搭建起一套具體可行的「管理導航系統」。
特別是「如何做老闆」這一章,點出企業領導人並非只需高高在上,而是需要真正扮演組織文化建立者與制度設計者的角色。老闆的職責不在於事無鉅細地介入,而在於賦能團隊、整合資源與掌握方向。這種對「身段」與「視角」的重新定義,是我過去在管理書籍中較少見的思考方式。
三、營運思維的轉變:從經理人到經營者
企業經營不只是「管理事務」,更是「經營生意」。作者提醒我們,領導人必須懂得選擇適合的商業方向,懂得評估風險與投資報酬。書中提到,創業成功的關鍵不只是好點子,而是能不能找到可靠的夥伴,以及能否在適當的時機切入市場。這種「從商業角度出發」的經營觀點,提醒我:一家公司想要活下去、活得好,不能只專注於內部效率,也必須有一套明確的市場策略與價值主張。
在營運章節中,作者提出「集權到授權」的節奏切換,更是我深有同感的一點。創業初期,決策權應集中於核心人物,以確保速度與方向一致;但當組織進入穩定階段,領導人則需逐步放手,讓團隊在被信任的前提下發揮自主性。這不僅是權力的轉移,更是一種信任的建立。
四、管理的細節:制度與溝通的藝術
在我過去的工作經驗中,「管理」往往被誤解為高壓或控制。但作者的看法截然不同,他認為有效管理的本質是系統性與人性並重。從績效檢討到會議安排,從錯誤修正到員工培育,所有環節都是連動的。當一個主管學會自我反省、勇於當眾承擔錯誤時,他才能贏得團隊的尊敬;當一家公司建立起公開透明的決策過程時,員工才會真正投入並願意承擔責任。
作者也特別指出:「所有的管理制度,最終都會內化成一種文化。」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制度不是靠規定,而是靠日積月累的行為與態度養成。真正強大的團隊,往往不是靠命令在運作,而是靠價值觀在引導。
五、人才的經營:從「管人」到「用人」
人是組織中最複雜、也是最難以複製的資產。書中多次提到對人才的敏銳觀察與長期培育。例如「挑選人才要看三年」、「用人要看缺點是否致命」,這些都不是HR教科書會告訴你的標準流程,而是來自一位老闆長期觀察與實戰得來的智慧。
最打動我的是作者提到的「別澆熄員工的熱情」。這不僅是對個體尊重的展現,也提醒我作為主管,應該盡力創造一個能容錯、鼓勵創新的環境。當一個人願意表達想法、勇於承擔,正是他最有可能創造價值的時刻。若我們只看KPI,不看過程,長期下來會養成一個畏首畏尾的組織。
六、做事的能力:結果導向與策略思維並進
「做事」看似簡單,但真正做到有效與高質,其實不容易。作者強調:做對的事,比努力更重要;而「思考」應該發生在執行之前,而不是之後才來補救。這種重視事前規劃的思維,對我自己日常工作安排也有很大提醒。
同時,作者認為執行者不一定需要完全的權力,但一定要有足夠的方法與資源來完成任務。這句話點破許多組織中的迷思:許多時候,事情做不成,不是因為沒人負責,而是責任分配模糊、資源不到位。領導者要的是打造一個讓任務能夠「被完成」的結構,而非只會把責任向下推。
七、寫在最後:一本陪你思考的書
《CEO徹夜未眠真心話》不像一般管理書籍強調方法論或模型,它更像一本對經營者心理狀態的實錄,讓人看見一位領導人從迷惘、試誤,到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經營哲學。這本書不是給「有空時」讀的,而是當你在職場遇到卡關、面臨抉擇時,可以重新翻出來參考的工具書。
最終,我體悟到這本書最重要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一套萬用公式,而在於提醒我們:管理與經營本就是不斷思考與修正的歷程,唯有保持學習的謙卑,才能讓組織與個人持續前行。身為領導者,我們都可能徹夜未眠,但那些夜晚的苦思,也正是成長的養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