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不只成長,還要倍增
作者:陳宗賢
出版社:聯聖
出版日期:2021/09/29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在商業競爭激烈、產業變化快速的當代,企業的經營不再僅僅以「穩定成長」為目標,而是要朝向「績效倍增」的高階挑戰邁進。《不只成長,還要倍增》這本書,正是一部系統化總結企業躍升策略的實戰寶典。作者陳宗賢教授,以其40年擔任70餘家企業經營長與顧問的深厚歷練,提出了一套以關鍵指標為核心、搭配具體執行手段的成長策略,對於企業主、高階領導者、管理團隊而言,堪稱一本可隨時查閱的實務工具書。
一、從穩健到倍增:觀念的轉化
書中強調「逆勢突圍」與「同業領先」的思維轉變,這是傳統經營觀念難以達到的高度。面對產業低迷,作者主張企業不應「隨波逐流」,而應積極尋找突破點,在別人收縮時積極佈局,在他人擴張時領先一步。這種「主動進攻型經營」思維,不僅改變企業被動因應變局的心態,更奠定了從成長走向倍增的基礎。
陳教授明白指出,成長本身只是過程,而非終點。唯有透過制度化的管控與組織推進,企業才能進一步實現資源最佳化與績效最大化。他將「化毛利為淨利」視為經營根本,這一點更顯現出他在實戰經營上的務實本質——獲利能力才是企業持續存在的核心關鍵。
二、十一大關鍵指標:架構績效體系
《不只成長,還要倍增》第一部分圍繞十一項企業經營不可或缺的「管控指標」,建構了一個清晰的管理雷達系統。無論是行銷活動的投資效益、業務成果的具體化、還是組織變革的實際成效,這些指標都提供了管理者檢視企業各個面向績效的「照妖鏡」。
例如,在「產銷規劃」方面,作者不僅提出需建立精準預測與滾動調整機制,更強調跨部門整合的重要性;在「團隊人效」上,他主張以產值與貢獻來衡量員工績效,拋棄傳統「人數即資源」的迷思。這些都是在實務中極具挑戰卻也最能帶來突破的面向。
這一系列指標彷彿替企業安裝了一組高精密的導航系統,能夠協助企業不迷失方向、不中途停滯,更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持續向前。
三、策略落地:從知道到做到的橋梁
光有指標還不夠,真正關鍵在於「如何讓策略落地」。第二部分書寫22項針對不同管理環節所設計的「執行對策」,正好銜接了理論與實務之間的落差。這是本書最具價值的部分之一。
舉例來說,在行銷效益提升的策略中,陳教授不僅建議企業必須盤點所有推廣活動的費效比,更強調「策略性聚焦」的重要性,要求企業不宜「全盤撒網」,而應挑選最有潛力的區塊深耕。而在組織變革中,他則建議「以利導變」,透過建立清晰的獎懲制度來推動改變,而非單靠高層命令。
這些建議的核心精神,就是「具體可執行」與「可衡量」。每一項對策都落實在流程、機制、考核、制度中,不再流於紙上談兵。它不只是心法,更是操作手冊。
四、經驗的淬煉:來自實戰的智慧
本書最大特色在於它不是空洞的學術理論,而是由一位橫跨產學兩界、歷經數千家企業實際經營與輔導的實戰專家所撰。書中羅列了作者曾參與輔導的知名企業,例如將連鎖眼鏡店從數十家拓展至五百家、協助滑鼠品牌進行國際併購、甚至幫助本土鞋業品牌重新定位、走出價格競爭困局。
這些真實案例不僅提供讀者參考的藍圖,也讓讀者意識到:「績效倍增不是口號,而是可以實踐的策略。」陳宗賢教授並非「紙上談兵」,而是以身作則,用每一個輔導企業的成果證明其方法的有效性。
五、導師式傳承:願景與使命的延伸
在序言與結語中,陳教授表達了其出版本書的初衷——將自己多年來累積的經營智慧,透過文字留下來,讓更多企業主與經理人受益。這種「導師式傳承」的精神不僅值得敬佩,更讓本書多了一份人文溫度。
他強調:「學理若無實證,只是空談。」因此,書中的每一章節都具備了理論根基與實踐指南的雙重特性。對於那些希望在商場中少走彎路的經營者而言,本書不僅是一座燈塔,更是一副可操作的導航圖。
六、心得與應用:讀後的反思與啟示
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企業的成長與倍增,並不是靠運氣或個人魅力所能達成,而是建立在一套有邏輯、有系統的經營體系上。尤其在資訊快速變動、競爭加劇的今天,「掌握關鍵指標+落實對應行動」這種雙核心策略,不僅能讓企業穩住當下,更有機會搶佔未來。
我也重新反思自己過去在組織中推動變革時的瓶頸,常常忽略了數據分析、考核機制、團隊動能這些真正影響成效的關鍵。透過本書,我獲得了極具啟發性的管理思維與實作方向,未來若能逐步落實於自己的事業中,定能達到作者所說的「績效一次到位」。
七、結語:一本值得反覆參考的經營寶典
《不只成長,還要倍增》並不是一本只讀一次就可以結束的書,它更像一本長期伴隨管理者成長的實務工具書。當你在做年度規劃時,它可以協助你從指標面切入;當你推動組織調整時,它提供你一套對症下藥的處方;當你面對成長瓶頸時,它給予你策略倍增的方向。
這本書的價值,不只是教你如何「做管理」,而是讓你成為一位真正具備全面經營思維的領導者。從企業內部的效率提升,到對外策略的精準出擊,這部著作提供了全方位的解方,是每一位企業經營者都應該收藏與研讀的經營寶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