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不懂帶人ABC,就不要當主管

作者:石田淳

譯者:楊毓瑩

出版社:台灣角川

出版日期:2021/04/2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在職場中,當我們升上主管職位的那一刻,往往會發現自己不再只是專注於把事情做好,而是必須引導一群人達成目標。問題在於,絕大多數人升遷之後,卻從未真正學過該如何「領導他人」。這正是《不懂帶人ABC,就不要當主管》這本書所想解決的核心問題。

本書的作者石田淳,長年致力於行為觀察與組織動力研究,提出一套簡明實用的管理入門指南,從55篇短文中,提供主管在日常管理中可以馬上實踐的方法與概念。不需艱澀理論,也不追求高深模型,而是從「行為背後的機制」切入,用簡單的行動改變,帶動整個團隊的良性運作。

主管不是靠直覺在帶人

這本書一開始就點出了多數主管的盲點:升任領導職位後,許多人是「邊做邊學」,靠經驗與本能在管理他人。作者直言,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公司,對「管理職的訓練」始終付之闕如,導致很多領導者在管理上跌跌撞撞。

事實上,很多工作績效優秀的員工,一旦成為主管反而舉步維艱。他們擅長完成任務、解決問題,但卻不知道如何影響他人、協調團隊、訂定規則並持續監督。因為管理的核心,與技術工作截然不同。

本書要傳達的核心思想就是:**當主管需要的是「行為設計力」,而不是心理分析術。**換句話說,與其去猜部屬的內心想法,不如從環境與反應的連動關係中找答案。這正是書中「ABC管理模式」的本質。

「誘因、行為、結果」的管理循環

所謂ABC管理法,其實源自行為科學的基本模式。作者用另一種簡單的說法來替代:

  • A(Antecedent)→「引發條件」:促使個體產生特定行為的背景因素。
  • B(Behavior)→「具體行為」:人實際做出的行動。
  • C(Consequence)→「後續影響」:行為產生的結果,可能是正向或負向。

這種連鎖結構是所有人類行為的核心運作機制。例如,一位員工之所以準時打卡,可能是因為公司有明確規範(A),他習慣遵守制度(B),而這樣的行為能避免被扣獎金(C)。也就是說,只要能清楚界定每一階段的條件與反饋,我們就能逐步影響員工的行為趨向。

書中舉了一個生活化的例子:假設有家餐廳外觀時尚(A),你因此決定走進去(B),發現氣氛好食物也棒(C),下次你再選餐廳時,就會更傾向再次光顧(新的A),這是個正向強化循環。

將這觀念轉換到職場,意思是:要讓部屬願意持續做出正確行為,就得創造出讓他們樂於重複的結果。不是靠說教,而是靠設計制度與情境,鼓勵對的行為發生,讓正面回饋自然出現。

從錯誤行為中導正,而非一味責備

在實務上,主管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把焦點放在「行為錯誤」上,卻忽略了背後的誘因與後果。例如:看到部屬遲到,就馬上訓斥,卻不去追究為何他會遲到?是制度不明?交通狀況?動機不足?還是無懲無獎導致他無所謂?

根據行為科學的觀點,如果一個行為持續出現,就代表「它曾經被獎勵過」,或者「它不會帶來壞結果」。因此,主管要問的不是「為什麼他會犯錯」,而是「他這樣做,得到了什麼」?

這也是書中強調的要點:管理不是情緒的發洩,而是一套有系統的調整機制。只要你能釐清ABC三步驟,就能對症下藥。例如,當你希望團隊能主動回報進度,你就要在「行為發生後」提供立即的回應(不論是肯定、提醒或支持),讓他們知道這個舉動是被看見、被重視的。

相反地,如果部屬每次主動報告卻被忽視,那麼這個行為自然就會消失。不是他們不積極,而是主管的反應讓他們覺得「沒必要」。

主管的工作是設計一個讓好行為發生的環境

書中另一個我很認同的觀點是:主管不需要「了解每個人」,但一定要「建構環境」。也就是說,與其想破頭去揣測員工的性格、動機,不如思考——我能怎麼設計工作流程、溝通節點、獎懲制度,讓正確的行為更容易出現?

這種「環境設計」的思維,類似UX(使用者體驗)設計。就像設計一款App要讓使用者自然而然完成操作,管理也是一樣,主管的角色就是創造讓人想做對事情的場域與氛圍。

例如你希望會議準時開始,那就不是喊口號,而是先做好幾件事:

  • 議程提前通知(A)
  • 凖時開始並關門(B)
  • 凖時到者可優先發言或參與決策(C)

當這樣的流程建立起來,出席時間的行為就能自動校準,而不用每次都靠情緒威嚇。

MORS四步驟:讓主管更有章法地觀察與介入

書中提出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MORS法則」,來協助主管觀察與介入行為。

  • M(Monitor):觀察目前部屬的表現與行為。
  • O(Organize):界定具體行為的順序與流程。
  • R(Reinforce):針對正確行為給予正向強化。
  • S(Shape):引導尚未成熟的行為逐步發展為習慣。

這套四步驟就像管理的「引導地圖」,讓主管從混亂中找到節奏。最重要的是,它不倚賴主管的情商或直覺,而是循序漸進地以行為作為導向,具備可複製、可追蹤、可調整的特質。

管理不需要天分,只需要結構化的知識

回到本書的主旨:「管理不是天賦,而是技術的組合。」這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收穫。作者強調,無論你是新手主管,或是已在職場帶人多年,都應該回過頭來檢視自己是否具備這些基礎能力。

本書雖然短小精悍,但每一篇都像是主管日常管理的操作手冊。沒有華麗理論,只有踏實可用的技巧。讀完之後,我更相信一件事:帶人,不是「憑感覺」,而是「用方法」。

結語:當主管,不再靠猜,而是靠設計

《不懂帶人ABC,就不要當主管》這本書不是在否定主管的角色,而是要告訴所有領導者:別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對待部屬,而要用「有效的系統」去建立好習慣。

它是一堂用淺白語言包裝的行為管理課,適合所有正在學著當主管、已經在帶團隊、或即將升任的人閱讀。當你掌握了誘因、行為與結果的邏輯,你就能真正「不靠吼、不猜心」也能帶出團隊。

未來的管理,不是更多技巧,而是更懂人性——從行為開始,從小處著手,讓改變自然發生。

留言

【重點推薦】人生大挑戰

當你對人生有過疑問、對命運感到困惑,或曾在夜深人靜時思考「我到底為什麼會出生?」——那你絕不能錯過這三本書。它們不只是解答人生疑問,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你從未想像過的真相之門。從靈魂的來源、死亡的意義,到神祕的宇宙與外星生命,每一頁都可能顛覆你以往的信念,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啟發。點擊連結,親自驗證這場靈性與智慧的深度對話。

(文字)網站:https://toh.org.tw/

(說書)Youtube人間小路:https://www.youtube.com/@sober-minde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心得】管理與士氣

【讀書心得】企業初心

【讀書心得】OKR最重要的一堂課